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冠南科技——金融安防商业生态圈!
时间:2017-05-31  来源:管理员

“生态圈”已成为当今商业领域的高频词汇,并且已有诸多企业通过构建商业生态圈取得了成功,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基于自身一贯的经营领域构建商业生态圈。但一些所谓的商业生态圈却有些似是而非,让人苦恼。构建商业生态圈的主导企业内部并没有可以支撑商业生态圈的内部生态系统,是形成这种问题一个可能的深层次原因。
如今企业所说的生态圈指的多是组织层面的商业生态圈(以下统称商业生态圈)。目前来看,其本质是将不同组织掌握的资源有机组合,以使每种资源都在总体价值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各自价值的提升,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构建商业态圈的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不同资源的持有者在商业生态圈中的定位。这一点往往由既往的产业链模式决定,这个定位决定了资源持有者对整个商业生态圈的影响大小以及可从生态圈中获得的收益大小。
二是不同主体之间的连接。连接强,则各环节结合紧密,合力强,总体价值提升大,各方获益也相对扩大,反之则生态圈效果减弱乃至过于离散,似是而非。

商业生态圈,应以内部的人力资本生态系统为基础

商业生态圈主体之间的连接通常由主导方来设置,连接的核心也就是主导方本身。主导方内部负责对接其他各组织的通常都不是同一个部门或业务单元。一个常见的例子,企业构建商业生态圈通常都会将供应商与渠道商纳入。对接上游供应商由采购部进行,对接下游渠道由销售部进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对接越通畅、配合越紧密,企业本身、供应商、渠道商之间的生态连接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企业内部的协作,归根到底是个体行为绩效的配合,是人与人的合作。如何才能让企业内部的合作足以支撑起商业生态圈各组织间的有效连接呢?适应商业生态圈特点是必备的条件。

商业生态圈特点有哪些?

简单归纳可以得出三个共性特征(与自然界的生态圈类似):多样性、多元化——不同业态、不同组织有机结合,角色有不同的定位,在生态圈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共生与互生——共同的生存环境或者相互依赖的生存关系,使商业生态圈各环节一损俱损一荣共荣,也因此能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自更新、自成长——商业生态圈通过实现总体价值的提升和利润的合理化分配,使各环节的组织均能获得发展机会,同时商业生态圈因其开放性和既有连接模式的存在,对外部新进入的价值因素具有吸纳能力。因此,成功的商业生态圈是有很强的自更新自成长能力的。

适应商业生态圈特点的企业人资生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

开放性
商业生态圈模式与以往企业单兵作战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协同,高效的协同要求生态圈中的企业摒弃封闭式的业务管理转而开放,类似传统供应商外派式的人员流动甚至更进一步的多企业联合办公在商业生态圈模式下有强烈的现实需要,每个企业的人资生态系统保持高度开放性,才能支撑这样的运作模式,否则企业之间的连接无法真正实现。当然,这种开放是有限的,不至于消除企业的边界。
多元化与优势化
单一化的用人模式本身不具有开放性,这很好理解——不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人就进不来或者即使进来也要被压抑同化或排斥。而优势化则能保证多元化机制下企业的整体效率——每个人只做最擅长最具优势的工作,而不必顾忌自己的短板,因为这个人的短板在组织中将由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这也是对多元化最有力的维护。
标准化与量化
开放与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恰恰相反,只有以明确的、科学的用人标准为前提,才能确保进入企业人资生态系统的人,有岗位需要的个体优势——有限的业务内容需要的不是所有或任何类型的个体优势,而是能最大程度发挥岗位效能的那种。每个岗位效能的最大发挥,对企业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在开放的人资系统中,量化则显得必不可少——科学的数字是减少争议达成共识的最有效办法。
开放性、多元化与优势化、标准与量化,具备这些特点的企业人资生态系统,将保证企业人才的有序高效流动,并且让流入系统的人才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这是实现商业生态圈各单元深度结合的有力支撑,也将为企业间有机组合发现深层次优势、创造新价值创造条件。

上一篇: 冠南科技 | 激情七月,欢乐冠南

下一篇: 公司工程、市场部员工梅岭一日游

版权所有(C)江西冠南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18014864号-1  

24小时客服热线:0791-88240011
收缩
  • 0791-88240011